“我又能走路了!”顧阿婆的興奮溢于言表!
科技日新月異,3D打印技術已經不是新鮮詞匯了,只不過,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高難度復雜關節翻修手術,個性化精確制定治療方案,讓75歲的顧阿婆重新站立行走,這是科技之光,更是患者之福。日前,蘇大附一院骨科施衛東主任醫師團隊就成功實施了這樣的手術,術中多個技術的成功實施在蘇州市乃至江蘇省內也屬于領先開展。
“我又能走路了!”3D打印技術讓蘇州75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不能走路,誰之過焉?
顧阿婆16年前因左股骨頸骨折做了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順利,多年來她都未曾有不適癥狀。但兩年前,她的左側髖關節開始出現疼痛感,逐漸加重直至不能走路,經診斷,顧阿婆患上了左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松動!
原來,在2000年左右,國內開始大量開展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這項技術確實極大地改善了因髖關節疾病而致殘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由于當時條件限制,人工關節的材料、設計、加工、手術技術均有局限;更重要的是,人工關節假體都存在使用壽命的問題,因此這類手術患者經過近20年的生活,植入體內的人工關節逐漸出現各種問題,需要進行翻修手術。
而且,施衛東主任同時指出,這些患者還普遍存在高齡、合并有多重疾病、身體狀況欠佳等問題,而且,需要翻修的髖關節骨缺損嚴重且缺損的形態各異,患者自身還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等問題,這些,都為治療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難度重重,如何破題?
施衛東主任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將顧阿婆的髖關節患側位置進行同比例模型打印,結合相關影像資料對顧阿婆的病情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分析,他們發現,既往的常規翻修手術方法竟無法在顧阿婆身上實現。
作為骨盆與下肢股骨聯結的重要部位,顧阿婆的髖臼側假體松動,無法承擔原本的支撐與活動的作用,而且假體周圍存在嚴重骨溶解、骨缺損,髖臼假體內陷、翻轉,這,就是顧阿婆無法走路的真正原因!
施衛東主任指出,顧阿婆的髖臼骨缺損量非常大,幾乎有成人半個拳頭的大小,既往此類患者可以通過自體骨移植彌補缺損骨頭的方案無法實現,由于自體骨供應量有限和異體骨容易被吸收等原因,這讓手術即使成功也無法達到穩定支撐的作用。
不僅如此,施主任通過對患者的骨密度檢測發現,顧阿婆的骨密度結果顯示:腰椎T值-4.9,股骨頸T值-4.3,這樣的骨密度意味著一位正常成人就可以輕松將顧阿婆的骨頭“捏扁”!在這樣的骨頭上做手術,好比在爛泥墻上打釘子,如何固定?幾乎不可能!
“我又能走路了!”3D打印技術讓蘇州75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3D打印技術完成不可能之任務
如何解決顧阿婆的困境?如何以較小的創傷、精準的假體、有效的固定來修復顧阿婆的髖關節?或許,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施主任團隊通過對患者的病情及其髖關節的三維CT掃描的仔細評估,決定為顧阿婆做骨質疏松治療的同時為她量身定做一套翻修用的髖關節!
術前,團隊利用有限元軟件完成建模、打印出與患者等比的3D骨盆模型,并設計出與顧阿婆髖關節精確匹配的髖臼杯、填充塊及股骨側假體的試模塊進行體外手術演練。團隊精心“備戰”,為顧阿婆的手術做最周全的準備。
施主任介紹,真正的手術過程與演練相似,將填充塊塞入髖臼,將髖臼杯覆蓋其上,并利用3D打印的個性化優勢合理選擇髖臼杯上的打孔位置與方向,使髖臼杯盡量與髖關節上骨密度高的部位通過螺絲固定在一起,并且多方向打釘,四周鎖緊,牢牢固定,最后將髖臼杯與股骨側假體匹配固定,完成手術。施主任特別提出,此次手術使用的假體為鈦金屬合金一體打印而成,與患者的自體骨接觸部分為類骨小梁結構,該結構中的孔隙可以讓自體骨長入、融合。
“我又能走路了!”3D打印技術讓蘇州75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左圖為模型:橙色為髖臼杯;藍色為填充塊;綠色為固定髖臼杯的大直徑螺釘;紅色為固定髖臼翼杯的小直徑交叉鎖定螺釘;右圖為術后影像圖
可以說,3D打印技術在這類手術中的優勢非常明顯,匹配的假體與患者自體骨質接觸充分、定向的交叉鎖定螺釘固定技術可使假體達到有效的即時固定,類骨小梁結構能有利于患者自體骨長入、骨整合,達到有效遠期固定。果然,顧阿婆在術后5天就可以在助行器的輔助下恢復行走,術后一個月已經恢復負重行走的狀態。
“我又能走路了!”3D打印技術讓蘇州75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科技之光讓更多患者重展笑顏
一項新技術的開展離不開醫院、科室、團隊以及患者和家屬等多個層面的支持與努力,在骨科楊惠林主任的積極關心下,經過近3個月的精心準備,在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醫護人員合作下,施衛東主任醫師、林俊副主任醫師團隊順利為顧阿婆完成了左側髖關節翻修手術。阿婆的家屬特地送來錦旗表達感謝,而對于團隊來說,阿婆恢復行走后重新綻放的笑顏,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肯定!
據了解,此次手術中應用的3D打印的類骨小梁結構填充塊、髖臼杯、延長且匹配的股骨側假體、定向的交叉鎖定螺釘固定等技術,在蘇州市乃至江蘇省內也屬領先開展。相信未來,3D打印技術還將進一步在醫學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科技日新月異,3D打印技術已經不是新鮮詞匯了,只不過,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高難度復雜關節翻修手術,個性化精確制定治療方案,讓75歲的顧阿婆重新站立行走,這是科技之光,更是患者之福。日前,蘇大附一院骨科施衛東主任醫師團隊就成功實施了這樣的手術,術中多個技術的成功實施在蘇州市乃至江蘇省內也屬于領先開展。
“我又能走路了!”3D打印技術讓蘇州75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不能走路,誰之過焉?
顧阿婆16年前因左股骨頸骨折做了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順利,多年來她都未曾有不適癥狀。但兩年前,她的左側髖關節開始出現疼痛感,逐漸加重直至不能走路,經診斷,顧阿婆患上了左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松動!
原來,在2000年左右,國內開始大量開展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這項技術確實極大地改善了因髖關節疾病而致殘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由于當時條件限制,人工關節的材料、設計、加工、手術技術均有局限;更重要的是,人工關節假體都存在使用壽命的問題,因此這類手術患者經過近20年的生活,植入體內的人工關節逐漸出現各種問題,需要進行翻修手術。
而且,施衛東主任同時指出,這些患者還普遍存在高齡、合并有多重疾病、身體狀況欠佳等問題,而且,需要翻修的髖關節骨缺損嚴重且缺損的形態各異,患者自身還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等問題,這些,都為治療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難度重重,如何破題?
施衛東主任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將顧阿婆的髖關節患側位置進行同比例模型打印,結合相關影像資料對顧阿婆的病情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分析,他們發現,既往的常規翻修手術方法竟無法在顧阿婆身上實現。
作為骨盆與下肢股骨聯結的重要部位,顧阿婆的髖臼側假體松動,無法承擔原本的支撐與活動的作用,而且假體周圍存在嚴重骨溶解、骨缺損,髖臼假體內陷、翻轉,這,就是顧阿婆無法走路的真正原因!
施衛東主任指出,顧阿婆的髖臼骨缺損量非常大,幾乎有成人半個拳頭的大小,既往此類患者可以通過自體骨移植彌補缺損骨頭的方案無法實現,由于自體骨供應量有限和異體骨容易被吸收等原因,這讓手術即使成功也無法達到穩定支撐的作用。
不僅如此,施主任通過對患者的骨密度檢測發現,顧阿婆的骨密度結果顯示:腰椎T值-4.9,股骨頸T值-4.3,這樣的骨密度意味著一位正常成人就可以輕松將顧阿婆的骨頭“捏扁”!在這樣的骨頭上做手術,好比在爛泥墻上打釘子,如何固定?幾乎不可能!
“我又能走路了!”3D打印技術讓蘇州75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3D打印技術完成不可能之任務
如何解決顧阿婆的困境?如何以較小的創傷、精準的假體、有效的固定來修復顧阿婆的髖關節?或許,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施主任團隊通過對患者的病情及其髖關節的三維CT掃描的仔細評估,決定為顧阿婆做骨質疏松治療的同時為她量身定做一套翻修用的髖關節!
術前,團隊利用有限元軟件完成建模、打印出與患者等比的3D骨盆模型,并設計出與顧阿婆髖關節精確匹配的髖臼杯、填充塊及股骨側假體的試模塊進行體外手術演練。團隊精心“備戰”,為顧阿婆的手術做最周全的準備。
施主任介紹,真正的手術過程與演練相似,將填充塊塞入髖臼,將髖臼杯覆蓋其上,并利用3D打印的個性化優勢合理選擇髖臼杯上的打孔位置與方向,使髖臼杯盡量與髖關節上骨密度高的部位通過螺絲固定在一起,并且多方向打釘,四周鎖緊,牢牢固定,最后將髖臼杯與股骨側假體匹配固定,完成手術。施主任特別提出,此次手術使用的假體為鈦金屬合金一體打印而成,與患者的自體骨接觸部分為類骨小梁結構,該結構中的孔隙可以讓自體骨長入、融合。
“我又能走路了!”3D打印技術讓蘇州75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左圖為模型:橙色為髖臼杯;藍色為填充塊;綠色為固定髖臼杯的大直徑螺釘;紅色為固定髖臼翼杯的小直徑交叉鎖定螺釘;右圖為術后影像圖
可以說,3D打印技術在這類手術中的優勢非常明顯,匹配的假體與患者自體骨質接觸充分、定向的交叉鎖定螺釘固定技術可使假體達到有效的即時固定,類骨小梁結構能有利于患者自體骨長入、骨整合,達到有效遠期固定。果然,顧阿婆在術后5天就可以在助行器的輔助下恢復行走,術后一個月已經恢復負重行走的狀態。
“我又能走路了!”3D打印技術讓蘇州75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科技之光讓更多患者重展笑顏
一項新技術的開展離不開醫院、科室、團隊以及患者和家屬等多個層面的支持與努力,在骨科楊惠林主任的積極關心下,經過近3個月的精心準備,在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醫護人員合作下,施衛東主任醫師、林俊副主任醫師團隊順利為顧阿婆完成了左側髖關節翻修手術。阿婆的家屬特地送來錦旗表達感謝,而對于團隊來說,阿婆恢復行走后重新綻放的笑顏,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肯定!
據了解,此次手術中應用的3D打印的類骨小梁結構填充塊、髖臼杯、延長且匹配的股骨側假體、定向的交叉鎖定螺釘固定等技術,在蘇州市乃至江蘇省內也屬領先開展。相信未來,3D打印技術還將進一步在醫學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北京巨象三維主營業務包括:工業設計、逆向設計、三維建模、三維展示、VR展示、數字孿生、三維掃描、3D打印及定制服務等..
我們猜你喜歡
-
3D打印的主流技術手段?
3D打印的主流技術手段 3D打印技術(3D Printing)是快速成形技術(Rapid Prototyping ,RP )的一種,也叫做增材制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基本原理是把一個通過設計或者掃描等方...
-
光固化3D打印機復原巴黎圣母院,為今后修復提供借鑒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這句出現在愛情片《愛在黃昏日落時》中的經典臺詞,誰也沒想到電影中的對白會成為15年后的悲慘預兆。 2019年4月15日晚1...
-
我國首個原位3D打印房屋將現身河源
3D打印技術的日益成熟,不僅帶來了建筑工藝、建筑材料的革新,也為3D打印技術與建筑業融合發展創造了契機。近日,在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由中國建筑技術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
建筑沙盤模型在建筑的設計與城市的規劃方案中
模型在我們現代社會屬于比較熟悉常見的一個東西了,而我們老百姓最為了解的就是建筑沙盤模型中的房地產銷售模型了。 建筑沙盤模型在建筑的設計與城市的規劃方案中,都成...
-
建筑沙盤模型的質量與價格是否成正比呢?
1.質量差:為最大限度的降低經營成本,多數低價制造的沙盤模型。正是如此,才會使得很多的建筑沙盤模型因價格而降低了成本,質量也就跟著材料的降低而低。 2.安全和保障性不完善:很...